(点击图片可观看视频)
王氏父子
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自号石臞,江苏高邮人。自幼聪慧,幼年即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直隶永定河道等职。王念孙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训诂著述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等,他还专心研究治河方略,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
王引之(1766—1834),王念孙之子。字伯申,号曼卿。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经筵讲官、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作为训诂学家,王引之与其父王念孙齐名,二人被并称为“高邮二王”。其著述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与父亲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一道被合称为“高邮王氏四种”。
王氏家训
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学等方面的训诫之言,并通过身教来达到约束和激励后人之目的。
六世祖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品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七世祖王引之父行子效,持正不阿,关心民瘼,廉洁奉公。王氏父子在为官、治学、生活中率先垂范,并通过口口相传的告诫和白纸黑字的书面记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王氏后人,对崇文尚德的高邮人,精益求精的训诂学研究者、爱好者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王氏纪念馆
王氏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高邮市城西后街21号,占地1000多平方米。1983年,高邮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训诂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王氏故居的基础上建成“高邮王氏纪念馆”。
纪念馆馆牌为已故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所书,门厅上方悬挂着“古训是式”的金字黑底匾额,迎面照壁是刻着“戬穀”二字的砖雕。正厅是藏书堂,上方悬挂着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一代宗师”匾额,两边立柱上题写着“父子一门乾嘉绝学,宋明以外训诂大成”的对联。东西两侧的厢房内均为展览室,陈列着王氏父子各种版本的著作、近现代学者专家对王氏父子训诂学研究评析的文章专著和纪念王氏父子的书画作品。
●视频脚本
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言传兼身教家训励后昆
如玉带般的大运河汩汩滔滔、日夜不息地流淌着。运河西侧是烟波浩淼的高邮湖,东侧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高邮。
这就是被梁启超誉为“清学第一流大师、一代所宗”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雕像。王氏父子不仅在治学上成绩卓著,而且在修身、齐家、为官等方面也以他们的勤勉、求真、正直、廉洁影响着一代代的后人。
皓首穷经治学谨严
江苏高邮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区西后街的中段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王氏父子故居”,这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训诂大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居住的地方,至今已近400年。1983年,高邮县在王氏父子故居的基础上建成了“王氏纪念馆”。
纪念馆的抱柱上有一副楹联:“父子一门乾嘉绝学,宋明以外训诂大成。”训诂,即阐释古书中字词之义,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研究不仅需要博览群书、厚积薄发,还要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敢于批判。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长年束带研经,殚精竭虑,几十年如一日始成大家。二人所著《高邮王氏四种》立说谨严、博大精深。由于王氏父子在训诂学、音韵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海内学者称之为“一门绝学,两代宗师”。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五十六:福建仙游蔡襄:书法名世 箴铭诫子
下一篇: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五十四:浙江萧山汪辉祖:清白临财 徳义相传